93 | 解昆樺,〈隱匿的群星:80年代後創世紀發展史與1950年世代詩人的新典律性〉,《創世紀詩雜誌》第140-141期(2004年10月),頁68 -98。 |
93 | 解昆樺,〈自雙重邊緣出發—笠詩學的現代性與本土性〉,《臺灣文學館通訊》第5期(2004年9月),頁42-47。 |
93 | 解昆樺,〈重估傳統,再造國族—臺灣70年代新興詩社的文化振興運動〉,《臺灣史料研究》第23號(2004年8月),頁22-44。 |
93 | 林淑貞,2004.01,〈李白「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」抑揚格結構與生命之頓挫〉,《國文天地》19卷8期,頁4-7。 |
93 | 林淑貞,2004.03,〈淺論曹禺《雷雨》「欲求反失」與「人倫位階錯置」之悲劇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19卷10期,頁17-21。 |
93 | 林淑貞,2004.06,〈李義山「嫦娥」之「言內意」與「言外意」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0卷1期,頁63-68。 |
93 | 林淑貞,2004.06,〈東坡詞「今昔對照」敘寫基模及其豁顯之境遇感與時間意識〉,《興大人文學報》第34期,頁181-221。 |
93 | 林淑貞,2004.10,〈宛如盲女遊走探尋的人生行旅──幾米《地下鐵》繪本所透顯的人世況味〉,《國文天地》20卷5期,頁4-13。 |
93 | 林淑貞,2004.12,〈王維輞川詩歌「人物」在詩景中之構圖、作用與體現〉,彰化師範大學《國文學誌》第9期,頁41-73。 |
93 | 羅秀美,2004年12月,<民初(1912-14)詩壇鉤沉-以《庸言》報「詩錄」為觀察場域>,《聯合學報》第二十五期,頁102-118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