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6 | 解昆樺,〈七○年代李豐楙臺北城市詩書寫中的在地現代性─兼論1950年世代詩人詩語言意識〉,《當代詩學》第3期(2007年12月),頁68-91。 |
96 | 解昆樺,〈現代主義風潮下的伏流:六○年代臺灣詩壇對中國古典傳統的重估與表現〉,《國文學報(高師大) 》第7期(2007年12月),頁119-147。 |
96 | 解昆樺,〈七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後臺灣左翼/勞工現代詩-七○年代末李昌憲《加工區詩抄》、陌上塵「黑手詩抄」初探〉,《臺灣詩學學刊》第10期(2007年11月), 頁393-416。 |
96 | 解昆樺,〈錯行靈山:高行健《靈山》的「你」「我」敘述結構〉,《笠詩刊》第261期(2007年10月), 頁117-121。 |
96 | 解昆樺,〈少年李豐楙:七0年代李弦之現代詩學與詩作初探〉,《笠詩刊》第257期(2007年2月),頁124-141。 |
95 | 林淑貞,2006.01,〈作者、歷史與「寓莊於諧」:明清「笑話型寓言」創作意圖析探,《興大中文學報》第18期,頁73-122。 |
95 | 林淑貞,2006.02,〈從「與諸公登峴山」看孟浩然的境遇感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1卷9期,頁41-45。 |
95 | 林淑貞,2006.03,〈荊棘〈南瓜〉「自傳體記憶」構築的圖像〉,《國文天地》第21卷10期,頁51-56。 |
95 | 林淑貞,2006.12,〈寓言、符號與敘寫技巧:論寓言詩與敘事詩、詠物詩、賦比興之交疊與分歧〉,《興大中文學報》第20期,頁27-36。 |
95 | 林淑貞,2006.12,〈李白遊仙詩中的生命反差與人間性格〉,《國文學誌》第13期,103-123。 |